查看原文
其他

不负山水不负情 —— 常德对口支援古丈25年综述

常德发布 2019-12-19


盛夏之初,常德融媒记者踏访古丈,徜徉在古阳河畔,漫步在茶园深处,感受到的是这座山城的生机活力,揭开的是一幅古丈人民与常德人民共同绘就的大美画卷。

沿沅水溯流而上100多公里,是武陵山脉的深处,这里山峦重叠,云雾缭绕,物产丰富,是一个让外人向往的世界。可对于当地人而言,延绵不绝的大山成为他们与外界紧密联系的最大阻碍,即使上天再慷慨的馈赠也难以换来令人向往的富足。


这里是古丈,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腹地,靠山而生,也因山而贫。但历史的车轮却给予这座山城一次腾飞的机会——1994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常德与古丈县结对帮扶,25年的时间,开展援古工作的常德人用智慧和汗水孜孜不倦地打造一对能帮助古丈飞出大山的翅膀。2018年,常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德睿,常德市委副书记、市长曹立军先后率常德党政代表团来到古丈专题调研对口支援工作,他们强调,要把古丈作为常德第10个区县看待,要用心、用情、用力让古丈加速高质量发展,让当地群众更有幸福感和收获感。


盛夏之初,常德融媒记者踏访古丈,徜徉在古阳河畔,漫步在茶园深处,感受到的是这座山城的生机活力,揭开的是一幅古丈人民与常德人民共同绘就的大美画卷。



    着力扶智 储备发展动能


秀美的古丈面积有近1300平方公里,但人口仅有14万多。受历史、交通等原因限制,这里千百年来经济条件一直落后,是国家级贫困县。1994年10月,常德市委、市政府响应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支援湘西”的号召,在古丈实施对口扶贫援助工作。古丈贫困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常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带着挂职干部搞调研,他们来到全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古丈一中,发现这里校舍破旧阴暗,操场满是泥泞,师资力量薄弱,学位严重不足……全县每年的初中毕业生达到2000多人,而高中的学位不到30%,每年的高考录取人数在20人左右徘徊……


教育落后,难出人才。这是古丈县长期贫困的根子。25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和八轮对口支援队伍始终把教育帮扶摆在对口帮扶工作的首位。现在,走在古丈县一中的校园内,记者丝毫感受不到这座县级中学与常德市最好中学之间的差别:现代化的科技楼、花园式的校园、面积宽敞的塑胶运动场、条件便利的学生宿舍……一个个硬件项目的拔地而起,让这所偏远地区的县级中学成为整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硬件设施最好的中学之一。但教育的帮扶并不仅限于一砖一瓦。自2005年起,常德市一中与古丈县达成教师跟班学习培训及学生委培意向,先后为古丈县一中培训教师骨干共8批15人次,为古丈县一中委培高二、高三学生共16批115人,所有委培学生均顺利升入高校深造,并且有80%以上考入各类重点院校。其中,2017届学生罗玥沁考入北京大学,填补古丈县学生北大录取的空白。同时,常德市还对古丈县18所中小学校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并先后多次为古丈县免费培训学校中层骨干和教师队伍。



站在古丈县城东北部雷公山顶上向下俯瞰,一座现代化的学校正在山的怀抱里拔地而起。这里是古丈县芙蓉学校的建设工地,三面环山,山脚处十多栋现代化的教学楼矗立在此,现场咚咚锵锵的施工声环绕在山谷里。2017年,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来古丈调研时,对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严重不足及大班额问题极为关注,指示要支持新建一所九年制学校。最终,这所学校被命名为芙蓉学校,建设用地160亩,建筑总面积63850平方米,总投资2.78亿元,设置小学部和初中部,开设72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3390人。为保障学校建设资金,常德市委、市政府投入援建资金2000多万元,并选派专人对援助资金进行跟踪审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于学校建设。目前,该校共11栋主体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今年9月将开学招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扶贫之本,在于扶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远见卓识,25年来,常德市历届领导和挂职干部对古丈人才的培育可谓是棒棒接力,届届相传。在古丈采访时,恰逢在常德市一中委培的古丈学生符小娟、张凡丽结束高考在家休息,她们告诉记者,在常德市一中借读的3年是充实的3年,她们感受到了常德市一中的治学严谨和人文关怀,这些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一生。


人才的培养不仅限于教育。古丈县地处偏远,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医疗人才更是奇缺,许多家庭都是因病致贫。为了解决山区群众“看病难,治病贵”的难题,常德市委、市政府先后援建了古丈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县中医院综合大楼,有效改善了古丈县级医院的医疗条件。同时还定期组织医生到常德免费跟班培训、选派常德医疗专家到古丈县传帮带。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医务科副科长、副主任医师李鹏是常德市第8轮对口支援古丈县工作组成员,在古丈县中医院挂职副院长,同时也是该院的心血管科带头人。今年3月8日,该院成功救治了一位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填补了古丈县在心梗救治方面成功案例的空白。这次成功救治并不源于偶然。李鹏告诉记者,年初通过调研,发现在古丈县罹患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人群较多,但由于本地医院救治能力不足,致使许多患者舍近求远前往州医院或省级医院求医。经过数月的准备,通过采取业务培训、选派业务骨干进修、采购专用药物和设备、制定紧急预案,医院形成了对心梗患者进行紧急救治的一套完整体系。李鹏说:“我们来帮扶,不仅要在援建的时间内给当地群众带来帮助,更多的要留下一支队伍,培养当地自身能力。”正是8轮对口支援队伍的不懈努力,古丈全县整体医技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项目落地 夯实城建基础


坐落于群山之中的古丈县城地处南山与五里坡之间的山沟中,湍急的古阳河穿城而过,是名副其实的“山城”。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县城区范围内可用平地非常少,楼梯、斜坡遍布城区,哪怕是一栋不起眼的窄楼也是挤占在山间的小块平地上,宽阔的广场对于古丈人来说是奢侈品。听起来,也许难以让人相信,这座拥有14万多人的县城竟然没有一处场地能同时容纳数百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土地的逼仄、财政的拮据,限制了古丈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为让古丈群众有场地设施开展运动,2010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启动古丈县德润体育文化中心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县城区中心,占地面积46亩,总投资22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多功能健身楼、标准足球场、塑胶篮球场和400米标准田径塑胶跑道;配套设施包括地下停车场、儿童游乐场、绿化景观带等。现在,德润体育文化中心已经成为古丈人茶余饭后散步的最好去处。“每天都有1000多人来这里散步、打球、跳广场舞、看文艺演出,享受古丈经济社会发展和常德对口支援带来的直接成果。”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古丈县委书记杨彦芳说。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德润体育文化中心的建成,让古丈这个远近闻名的“举重之乡”的竞技举重之路更加平坦。位于德润体育文化中心内的玉玲举重学校远近闻名,这里曾培养出了龙清泉、向艳梅、陈初富等一批世界举重冠军。


古丈要发展,城市必须扩容提质。1995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对口扶持100万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建成了古常友谊大桥,城东、城西终于融为一体。从此,古丈县城的扩容提质真正迈出了稳健的步伐。2001年,常德市做出决定,无偿援助330万元,在省道229线旁边的一片低洼之地上新建一条商业街——常德街。就在商业街的左侧,外观古典、内景时尚的古丈会展中心早已拔地而起。历时5年的建设时间、近2000万元的投资规模,使之成为湘西自治州第一座县级集会议、演出、放映、展览、休闲、县电视台新闻中心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成为县城的标志性建筑。


随着常德街、红星小区、德泽楼、古常友谊大桥、县人民医院综合门诊大楼、会展中心等一批援建项目的落成启用,带给古丈县城的不仅仅是城市的扩容提质。常德市第8轮对口支援古丈县工作小组组长、古丈县委常委、副县长燕妮说,一批批重点项目的落成,让古丈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这些重点项目也见证了常古两地的情谊。



产业帮扶 带动经济提速


山,限制了古丈的发展,但山也是古丈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正是共同看到了这一点,常德市委、市政府和古丈县委、县政府在产业发展的立足点上不谋而合——依托优异的自然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古丈盛产茶叶,古丈名茶“古丈毛尖”早在唐朝就是宫廷贡品,现在“古丈毛尖”早已享誉海内外。一直以来,古丈茶叶收购季节,成百上千的茶农背着背篓,拥挤在街道上,堵塞了交通,茶叶也卖不出一个好价钱,成为古丈茶叶产业做大做强的现实瓶颈。由于多年来形成的“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的交易习惯,古丈的茶叶交易一直没有专业市场,茶叶销售商分散在一条狭窄的街道上叫卖。2001年至2003年,在第五轮对口支援工作中,常德市启动茶叶一条街建设项目,这是一条长595米、宽24米的青石板街,以茶叶交易为主,兼具旅游功能。这条街建成后,被古丈县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常德街”。


“常德街”的建成,不仅使古丈县城面积新增近1平方公里,还吸纳了各地茶叶经销商纷纷入驻,让当地茶叶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2018年,古丈全县茶叶总产量8287吨,实现产值9.37亿元。今年茶产业来势更好,截至4月30日,全县茶叶总产量达到1465吨,实现产值5.56亿元。


市场的吸纳聚合效应迅速显现,茶叶专营门店一下子增加到数十家,连长沙、永顺、保靖等地的经销商也来此安营扎寨。春秋有机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功平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以前古丈县的茶商都是各自为战,不仅收购价格差异大,为抢占销售渠道,相互间也大打价格战,自从“常德街”建成后,茶商们聚拢一地,相互间的交流增多了,各类品质的茶叶也都明码标价。茶叶协会成立后,古丈茶从生产到销售,整个流程有了标准,茶叶价格上去了,茶农、茶商的利润都在增加。


为了将“古丈毛尖”的名气再提升,去年常德市委、市政府把“古丈毛尖”的推介纳入到“常德品牌·中国品质”系列活动中,先后在深圳、上海等地集中推介,着实让“古丈毛尖”又火了一把。



在古丈县默戎镇翁草村,一个名为“白叶一号”的茶叶项目正有序开展。这个项目与当地483户贫困户直接建立利益联结,结合当地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今后该村在发展茶产业的同时,还将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当初这个项目启动面临资金困难,是常德的对口支援给了项目规划的启动资金,才有了今天发展的良好态势。”当地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古丈县而言这句话尤为合适。山清水秀,是古丈县给外人的第一印象,境内的坐龙峡、红石林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一直以来,由于推广面窄,开发落后,这些品质优异的旅游资源并没有明显带动当地旅游发展。为了推介古丈县的旅游产业,常德市主动将古丈县融入大湘西旅游圈开发,常德电视台、常德日报、尚一网等新闻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免费宣传推介古丈旅游,定期播放古丈风光片,古丈县的奇山异水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



共处武陵山脉,两座城一东一西,25年的对口支援,早已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60多个大小项目,这些项目见证着常古两地的情缘,也早已像座座丰碑一样,矗立在古丈大地,矗立在古丈县人民的心里。杨彦芳说:“常德人民对古丈人民的情谊,就像我们的‘古丈毛尖’,浓香扑鼻,浓情深长。25年里,常德市委、市政府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援建项目之多,扶持效果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也正源于常德无私的帮扶,古丈全体党员干部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各个方面的工作信心更足了,我们古丈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来源:常德融媒)

(一审:陈为民  二审:王华  终审:廖资水)

猜你还想看:

常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任免、通过名单

“德字号”农产品舰队驶入北京 开辟“德品进京”通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